藏族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居住地域十分辽阔。藏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大批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其中山歌、民歌、锅庄、弦子闻名遐迩。
《建造桑耶寺》是藏戏《赤松德赞》中的一个片断。主要讲述第三十八代藏王赤松德赞,在公元756年登基后建造桑耶寺时遇到重重困难,最后在莲花生大师的帮助下终于圆满建成。
藏戏在藏语里称作“堆噶尔”,卫藏和康巴地区民间又称之为“阿佳拉姆”。藏戏最早产生于公元14-l5世纪,由后藏拉堆沃巴拉孜地方的香巴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公元1385—1464年)开创。藏戏以方言可分为西藏藏戏、安多藏戏、康巴藏戏和嘉绒藏戏。阿坝州的藏戏主要为安多藏戏和嘉绒藏戏。
10月16日至10月18日,阿坝州藏羌戏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州文体旅局副局长陈益蛟;小组成员:州文化馆副馆长曾晓鸿,赴壤塘、理县开展藏羌戏曲进校园督查指导工作。
10月13日,由与会专家、学者、剧作家们组成的采风团一行,深入到南木达镇、茸木达乡、中壤塘镇,实地参观考察了壤塘县壤巴拉色玛藏茶制作工艺传习所、棒托寺石刻、壤巴拉文化产业园,观看了巴生村幼儿园藏戏表演。
“第二届四川艺术节·2019年四川民族地区戏剧创新与发展系列活动”在壤塘县举行启动仪式。
10月12日上午,在壤塘县召开了2019年四川民族地区戏剧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巴黎出席研讨会并作了讲话,他首先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省文旅厅长期以来对阿坝文化艺术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8月27日,受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省第三专家督查组莅临我州,就我州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藏羌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创建工作进行中期督查。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汇报会并陪同督查。
8月25日上午,“第四批公共文化示范项目藏羌戏曲进校园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马尔康市二中举行。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调研杨正雄、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龙湛洵、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阿坝州文化馆、马尔康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仪式。
11月23日,由成都市文广新局、阿坝州文广新局主办,成都川剧研究院、阿坝州文化馆(州非遗中心、州美术馆)承办,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壤塘县文体广新局、理县文体广新闻局协办的“成阿区域文化交流合作系列活动之藏羌戏曲进校园专家座谈会”在成都市川剧艺术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