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戏曲进校园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群文动态

嘉绒藏戏,藏文化的“活化石”

【时间:2019-10-25 】【来源:】【阅读:4673】

藏戏在藏语里称作“堆噶尔”,卫藏和康巴地区民间又称之为“阿佳拉姆”。藏戏最早产生于公元14-l5世纪,由后藏拉堆沃巴拉孜地方的香巴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公元1385—1464年)开创。藏戏以方言可分为西藏藏戏、安多藏戏、康巴藏戏和嘉绒藏戏。阿坝州的藏戏主要为安多藏戏和嘉绒藏戏。

嘉绒地处川西北大渡河上游沿岸及崛江源头一带。由于地理环境及历史发展的原因,嘉绒地区的文化形态有别于康巴和安多地区,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溶合而自成一体。嘉绒地区最早盛行的宗教是原始苯波教。苯波教传入嘉绒地区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二世纪。

苯波教的万物崇拜中尤为对山神十分崇拜,认为山神能保佑周边人畜平安,每年一定时候,神山附近村寨的人们会从四面八方来到祭祀。

在每年农历11月13日举行的“斯格仁青波”节上,要表演《木茸》(野牛舞)。佛教传入嘉绒地区后,又在《木茸》中增加了两个品种《森格》(狮子)和《孔》(老虎)。其中的狮子象征释迦牟尼佛宝座前的八个神狮,以舞狮来表示对佛的崇仰。

在狩猎和农耕文化自成一体的远古时代,占卜吉凶,祈福禳灾必不可少。村寨中的卦师被视为最有学问的人,他们熟知季节、时令,时常指导本村的播种、收割、狩猎和采摘。《猎人与猩猩》讲的就是那个遥远年代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年轻猎人按照卦师所示,果然猎获了一只独角大猩猩,在宰杀猩猩时特意请来老卦师和“三兄弟狩猎神”,老卦师祭祀完山神后,用青年手中的刀,亲手将大猩猩杀死,并与青年和狩猎神分食猩猩肉,最后卦师将大猩猩的雄性生殖器割下拿在手中一边比划,一边做着各种滑稽动作,然后退场。

嘉绒藏戏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最早见于官方史料是在清乾隆年间的《清宫史续编》中,《清宫史续编》这样记载:“太和殿筵宴之礼,恭遇万寿圣节正庆及元旦,国庆……内务官员引朝鲜徘、回部、金川番童等呈百戏。毕,各退,每岁除旧,赐外藩蒙古王等,宴于保和殿……届日……金川番童等各献杂戏,毕集抵侯。”这里的“金川番童等各献杂戏”中的“番童”就是大小金川的嘉绒藏人,“杂戏”就是戏曲中的杂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