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戏曲进校园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当前位置:文化特色>非遗天地

《非遗文化 灿若星辰》省级非遗项目—锅庄(达尔嘎)

【时间:2019-01-12】【来源:】【阅读:10493】

达尔嘎指流传于马尔康市境内的藏族民间传统舞蹈。分为尔嘎任和达尔嘎底。

达尔嘎任,嘉绒语意为“大锅庄”,其舞步缓慢,舞姿端庄稳健,情绪含蓄虔诚,具有浓郁的藏族礼仪舞蹈的风格。

达尔嘎底,嘉绒意为“小锅庄”,与大锅庄不同,小锅庄的形式则带有随意性,自娱性强,无论田间院坝,想舞就舞,想唱就唱,形式自由,舞曲欢快优美,舞步轻快洒脱。大小锅庄舞时,男前女后,男领舞者手持一串系有彩带的铜铃围圈而跳,人数不限。只要有人一声吆喝,人们很快便围成一圈,手拉手跳起欢乐的锅庄,因而,又有“圈圈舞”之称。

(即四土锅庄),意为吉祥的娱乐(或跳舞之意),是史书中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藏族舞蹈,在唐、宋、元、明、清的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夷俗每逢喜庆;辄跳歌庄”, 据清朝李沁所著《金川琐记》中有记载,由此可见嘉绒藏人跳锅庄的习俗由来已久。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为庆贺雍忠拉顶林寺的落成,法师赞巴兰卡,就组建了“达尔嘎巴”(即锅庄舞班)。解放后,四土地区的群众将舞蹈动作发展到横摆、顶胯、双手胸前交叉、双手叉腰姿势,新锅庄在舞蹈动律上,兼有大小锅庄两种特色。

达尔嘎是在一定的范围,一定场合,有专人组织,有其固定的唱词,带有原始自然崇拜和敬仰之情的歌舞形式,无乐器伴奏,舞随歌起,以歌伴舞。歌曲旋律随舞蹈的庄重而严谨,韵律随舞蹈的情绪有起有落。歌曲旋律流畅,脍灸人口。跳时由一位长者手持串铃,用摇动串铃做为邀请众人参加的信号,待众人围成圈后开始舞蹈,因而,又有“圈圈舞”之称。群舞是达尔嘎最基本、最典型的舞蹈形式,主要以围圈为主,也有分男女对排两行的形式。有跺、踏、跳、转等舞蹈动作,尤以腿部动作灵活多样、变化复杂。被舞蹈专家、学者称为“中国圈舞的活化石”。

【达尔嘎】

级别:省级

类别:传统舞蹈

公布批次: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马尔康市文体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