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戏曲进校园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当前位置:文化特色>非遗天地

《非遗文化 灿若星辰》---国家级非遗项目藏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

【时间:2019-01-09】【来源:】【阅读:3409】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

级别:国家级

类别:传统美术

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

申报地区或单位: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是千百年来藏族为适应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不断创新和吸纳汉族挑花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技艺。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主要分布在嘉绒藏区,这一带山高林密

气候温暖,属典型的农业区域,嘉绒藏族妇女,从小耳濡目染个个都是编织、挑花刺绣能手。她们将羊毛、牛绒、麻,用手工搓绞成细线,然后织成毪子,麻布,剪裁后缝制成衣服,毪衫。明清年间,汉区的彩色绵线,丝线进入藏区,嘉绒地区就有了编织花腰带和挑花刺绣工艺。

编织工艺又可分为毛编织、麻编织、棉织三个小类。挑花刺绣

大体可分为挑花和刺绣两类。在刺绣类中,又可分为扎绣、钮绣、勾绣、骑针绣、十字绣、堆贴绣、盘金绣和插针绣等8种技法。藏族织绣工艺是藏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藏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传统的真实写照。

  据丹巴罕额依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骨质纺轮”证明,早在距今四千五百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嘉绒地区的纺织技艺就已经发端。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嘉绒藏族先民一方面依靠当地丰富的藏山羊畜牧资源和箭麻作物资源,以及编织工艺,加工生产极具嘉绒地区特色的毛、麻织品;另一方面,通过与内地的交往,通过交换方式获得各种与生活相关的棉织品。 
  藏族织绣技艺以家庭传承(即母女传承)为主,兼具大众(集体)传承。织绣技艺在嘉绒藏族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嘉绒藏族一种依赖性很强的生计。多姿多彩的嘉绒妇女盛装集中体现了精湛的藏族传统织绣技艺,无论是头上搭盖的刺绣头帕,还是腰间紧束的五彩腰带;无论是节日里披在肩上飘逸的披风,还是穿在脚上的绣花鞋,无处不闪耀着嘉绒妇女聪颖的智慧,无处不散发着嘉绒文化的芳馨。 
  2018年5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阿坝织绣研修班)”的开班典礼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拉开帷幕。传承人来到上海,将自己的非遗技艺、传承文化与上海的老师、同学们交流,通过更多的学习、了解,接触到区别于传统民族文化韵味的当代设计,将传统的民族技艺通过交流沟通,与上海这座城市互惠共融,将传统的羌绣技艺展现给更多的人。希望大家能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将所学的文化知识带回家乡,提升阿坝织绣的艺术品质,推动阿坝织绣与现代绘画的融合发展,努力促进传统工艺更加广泛地走向现代大众生活,深度融入阿坝的经济社会发展,辐射带动更多的农牧区群众共同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技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